背景:
阅读新闻

浅淡陶瓷装饰艺术

[日期:2010-08-21] 来源:中国陶库  作者: [字体: ]

    浅淡陶瓷装饰艺术    陶瓷装饰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人类原始社会,从原始的洞穴岩画、壁画、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及印纹陶,都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尽管人类早期艺术作品中所具有装饰有仅仅是为了美观,但它却反映出为类对美的追求。从商、周奴隶社会的青铜器、战国的漆器、秦汉的瓦当、画像石、画像砖,到魏晋南北朝的摩崖造像;从举世瞩目的敦煌壁画,唐朝的唐三彩;宋代的瓷器;明清时期别具特色的石湾公仔及近代的现在陶艺,都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从中国的皇家园林到皖南民居,都体现了中华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陶瓷艺术的发展反映各个不同时代的缩影,从简单的器皿造形到现代装饰艺术,都显示了不同时期鲜明的时代感。我国古陶瓷装饰艺术起源于新石器时期的印纹彩陶,虽然烧制工艺过程原始,但印纹陶饰极其艺术创意,纹饰的变化虽然单纯,却表现出淳朴、豪放的特点;如:编织纹、钱纹、蛙纹及谷叶纺等纹饰,这些生活中的物象,给装饰艺术奠定了第一个里程碑。古陶瓷简洁的装饰,朴素的色彩变化,构成了完美的艺术整体,这是原始社会人们长期生活在打猎、捕鱼、采集等基本生活的结果。奴隶社会时期的商周,青铜艺术蓬勃发展,青铜的工艺艺术、造型、装饰、立体雕塑等综合艺术带动了陶器装饰的进步;秦汉时期,战乱以后,国泰民安,经济繁荣,为艺术创造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北方一带首先烧成了低温的铅釉器物,研制出黄、绿、褐等釉色,丰富了陶瓷的色彩效果;魏晋南北朝的青瓷顺,其造形釉色清雅、脱俗,柔和、常有印纹和图案,如“中国古代陶瓷”一书中其中的一件青釉鱼篓纹洗和青瓷兽环四耳壶,其器皿造型独具特色,用常见刻、划、印纹等手法,淋漓尽臻地表现了陶瓷制品的装饰;到了唐代陶瓷工艺,具有华丽、清新的特点,也就是文化艺术史上的盛唐的唐三彩,唐代的邢、越、北方窑的白瓷,质结细滑,釉色白润,南方的越窑的青瓷、胎质坚硬,釉色莹润,除了釉色方面的装饰外还有刻花、划花、浮雕、镂雕、堆胎等装饰手法。艺术发展的高峰出现在北宋时期,随着绘画艺术发展,把彩绘、水墨画结合在陶瓷烧制工艺里,那时人们在陶瓷上把含有矿物质的颜料,直接画在陶瓷胎体上,于是多彩的釉色也逐步发展起来。

 

       纵观历史长河,陶瓷艺术的发展,在各个不同朝代都有一定的进步发展与提高。在各个历史哩期也都显示了那个时代的装饰风格与地域的艺术特色。明清时期的石湾琉璃瓦脊、砖雕都见证了石湾园林的装饰艺术的最大特色,它的巧夺天工的装饰工艺既有辉煌世作,也有纤巧小品,如广州的陈家祠、佛山的祖庙、德庆的悦城龙母庙,从品类上来说,它可说几乎全部充分发挥南方建筑常用各种材料的性能特质,集中体现出岭南地区建筑装饰艺术大成,用以表现建筑主题思想,增强封建教化和美化建筑形萌。石湾陶塑始于唐到明清时期建筑陶瓷已誉满全球,所采用的题材大多是局限于神话和宗教故事,其故事有:“群仙祝寿”,“加官进爵”,“八仙贺寿”,“和合二仙”,“麻姑献寿”,“麒麟送子”等,艺人和工匠们巧妙地布置着各种不同性格、阶层、类别的神仙、人物、还有多姿多彩的鸟兽、植物,组成一幅幅有条不紊的立体画面。石湾的建筑艺术装饰紧紧结合建筑物的实用功能和美观的需要,并非杂乱无章地进行不必要的繁琐装饰,制作方法画面中的随意透视,是一种没有任何固定消失点的散点透视,画面的视线,视角无任何约束,立足点的变化十分自由灵活,既可仰视又可俯瞰,这样有利于题材的充争表现,任何选择都是合理的,建筑艺术装饰都有一个共同点,构图完整,像一个舞台,形成了与外界隔绝的独立天地,因此在形式布局上,空间处理上,艺术装饰上都运用当时最先进的工程技术和聘用优秀艺人来加以实现。

        回顾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经历了几千年的由粗犷向细腻的转变,更证实了陶瓷装饰艺术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进化,我们不难看出,中国陶瓷艺术实际是一种艺术装饰美,装饰的本质就是美,对于陶瓷艺术而言就是陶艺美。随着现代人的文明进程,科学的进步,现代人的意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以由向往繁复庞杂的作品转向一此原始艺术的稚拙、简朴、大方的追求。从市场整体上说,陶瓷的艺术品味的转变出于以简胜繁的形式是明显增加了,这种艺术生活在快节奏的人们在精神状态高度紧张下,需要得到轻松的缓解,悠闲自得的艺术享受。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相关新闻       陶瓷 汝瓷 汝窑 汝宝斋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微信扫码

咨询电话

0375-697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