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阅读新闻

汝瓷:飞翔的青精灵

[日期:2009-03-06] 来源:中华汝瓷网(禁止转载)  作者:彭中彦 [字体: ]

20013月的一天,在鲁迅文学院的课堂上,班主任秦老师对相互陌生的作家班学员说:请每人用一句文学语言介绍自己的家乡。轮到我时,我说:“我的头皮为何泛着青瓷的灵光,那是因为我来自汝瓷的故乡。”没想到几十双惊羡的目光一齐射向了我。我当时不解:鄙人不仅其貌不扬,而且又不会语出惊人,焉何招至青睐?

下课后,河北诗人李志强吟咏着他写的《汝瓷铭》来了,新疆作家谢家贵来了;云南作家夏天敏来了……同学们围着我七嘴八舌询问汝瓷的生产工艺和窑变的神秘。直到此时我才知道:我是真真切切占了汝瓷的光!

那时的我突然就有了灵感,出口吟诗:

汝瓷——飞翔的青精灵!

你是家乡的名片,

你是故土的魂灵;

你是一首无字的诗,

你是一幅立体的画;

你是一串跳动的音符,

你是一曲文化的绝唱;

你是一道华夏文明的灵光……

             

地域文化的精粹就是一个地区响亮的特色名片,譬如汝瓷文化。她在传承一方文明的同时,把“老汝州”的名字擦拭得亮亮晶晶,张扬得八方有音。这就是文化的魅力。

如今,我站在瓷乡的厚土上,在叫响中原文化品牌的强劲旋律中,用一个文人发展的眼光来解读青瓷文化,优越、自豪、骄傲、困惑、焦灼……无法言表的各种味道交织一起,填满了我的胸间。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地处汝州而得名。北宋后期汝窑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即“汝官瓷”,简称汝瓷。

现在,让我们的目光穿透800年前岁月的屏障,解读汝官瓷的辉煌。历史的解读既让人慷慨激昂、八面风光,又让人痛心疾首、扼腕长叹……

中国是瓷器之国。自十七世纪以来,由于陶瓷业的高度发达,使“中国”一词成为世界上瓷器的代用名词。特别是宋代的320年间,名窑林立,斗丽争妍。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窑脱颖而出。而在五大名窑瓷器中,汝窑青瓷又最为出类拔萃,南宋叶置《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中国文化辞典》“汝窑”条目注:“汝窑,宋代著名瓷窑,烧制青瓷器,胎质灰白,釉色以天青及青绿发蓝为主……汝窑开青瓷工艺新阶段,改变此前‘南青北白’的说法。”

在七色光谱上,淡天青色既有蓝色之冷,又兼具绿色之暖,是一种冷暖适中,优雅和谐的色调。“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这种色调体现了宋人所追求色彩中的理想境界。宋代艺术崇尚的创作原则是“合于天造,厌于人意”, “天工与清新”的美学追求反映在士大夫宫廷所用瓷器上,就特别讲究细洁净润、色调单纯、造型古朴、柔丽雅静。而汝窑瓷器的神韵正好迎合了“艺术家”皇帝赵佶的审美情趣。汝瓷的浑然天趣,朴拙大方以及那满含古典诗意的美倾倒了一代风流皇帝赵佶,他以“定瓷有芒不堪用”为借口,弃定用汝”。

汝窑中皇榜,青瓷入禁中。“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身价百倍的汝官窑把青瓷的烧造艺术推向了一个登峰造极的时代。可惜好景不长,汝官窑从政和年间烧造,毁于靖康年间金人的战火,前后不到20年的光景。

一代名窑毁于战火。从此,窑毁烟冷,稀世珍宝在历史的遗憾中断代了800年。

                

800年,漫长的沧桑岁月中,古歌不绝,探索不断,华夏子孙从没有停止过仿烧汝瓷的步伐。汝瓷的绝代灵光诱惑着多少人为之献身。乾隆皇帝时还下诏专门让景德镇仿烧汝瓷,但是,由于汝官瓷的配釉独特,工艺失传,无一例成功。清代汝州诗人孙灏曾发出:“人巧久绝天难留,窑空烟冷其奈何”的哀叹。

新中国的成立为仿烧汝瓷提供了崭新的机遇和平台。“发掘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19536月周恩来总理的重要指示,揭开了仿制汝瓷辉煌的一页。“造天青釉难,难于上青天!”然而,以郭遂、朱文立、孟玉松、张天庆、马永杰等为代表的汝瓷仿制科技人才,前赴后继,无私奉奉献,克难攻关……终于,19877月天青釉仿烧成功。汝瓷科技精英30多年的拼搏,填补了我国汝瓷文化遗产800年的空白,举世瞩目!

                 

“家有万贯,不抵汝瓷一件。”宋瓷为贵,汝瓷为最。传世的汝官瓷有价难求。

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在市场经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对汝瓷价值的解读,更使我们感到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的紧迫感和重要性

汝窑是宋代名窑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加之汝瓷一直被皇室垄断,历元、明、清都深藏闺中,民间难得一见。直到“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汝瓷才开始流出宫外。流传至今的60余件汝瓷主要集中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海内外收藏家们称为“秘藏珍品”。物以稀为贵。1992年一件直径为8厘米的汝窑盘在纽约的一次拍卖会上以154万美元落锤成交。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汝窑三牺尊吸引得各路大腕趋之若骛,眼睁睁看着飙至5000万港元才得以鸣金收鼓,物易其主。2005912,国粹汝官窑瓷器首登国内拍卖场,一件体宽4.2厘米。高5厘米的“鸳鸯水中亟”以1050万人民币割爱成交……

以上我们只是从经济价值的角度来解读汝瓷的,那么,我们如果从文化的价值来解读汝瓷的话,汝瓷本无价!

“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这是著名书画大师李苦禅为汝瓷博物馆的题词。这个我国唯一的汝瓷专业博物馆,198310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筹建,198512月建成开馆。有着“当代瓷圣”之誉的冯先铭和全国150多名古陶瓷专家学者参加了隆重的开馆仪式。汝瓷博物馆收藏北宋官窑民窑烧制的汝瓷以及其它窑口的瓷器共823件。展出窑炉模型和各种辗碎匣钵、垫圈、支钉、火照(即试烧片)及各种原料和实物,反映了汝瓷的烧造工艺技术。

汝瓷文化不但促进了国内的文化交流,而且也为中外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60年代初,中华国宝在美国巡回展览时,有一位叫戴维德的英国爵士立刻飞往华盛顿,目的是要亲手抚摸一下北宋的一件汝瓷。那时他因病坐在轮椅上,手又不停颤抖着。展览会的主持人用外交辞令对他说:“瓷器已上架陈列了,请您等到在纽约展出前再来。”主持人原本是婉据,不料三个月后,正当工作人员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开箱陈列时,这位英国爵士又坐着轮椅来了。主持人有言在先,只好破例满足他的要求。当戴维德爵士抚摸了一下汝瓷后,心满意足地说:“我市一个鉴赏中国汝瓷的专家,若生前没有亲手抚摸一下中国汝窑瓷器,死都不会瞑目!”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感慨不已。从60年代初至今,新西兰、日本、美国、韩国、英国、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陶瓷专家、学者、友人组成的“中国古陶瓷考察团”先后光临汝州参观、考察。仅日本就先后派出了10个考察团,计180多人。1986320,以菽下薰为团长的日本播州访华二团21人二次来访,他们参观了工艺艺美术汝瓷厂和汝瓷博物馆。并赠送汝瓷厂200株樱花树。20008月,汝瓷专家朱文立应邀赴美国进行陶瓷文化交流,轰动了洛杉矶。同年3月,奥运会冠军邓亚萍将朱氏汝瓷生产的八卦鼎赠送国奥运会主席萨马兰奇。原人名日报社社长邵华泽应邀访日时向前日本首相小渊惠三赠送由他题字烧制的汝瓷梅瓶。20011022,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年会暨汝州市首届汝瓷学术国际研讨会在汝州召开,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专家学者莅临汝州。2002330,《中国陶瓷——汝窑瓷器》特种邮票一套4枚发行,首发式在鹰城平顶山体育村隆重举行。邮票的发行把汝瓷文化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层面。

                 

“人巧久绝天难留,金盘玉婉世称宝。”如果用美学的眼光来看汝窑瓷器,造型古朴大方,端庄凝练,,形神兼备,清雅肃静,釉如碧峰翠色,晶莹明丽,土质细润,坯坚细腻,釉药浑厚,清澈温润,和谐完美。

汝官窑瓷器胎质细腻,工艺考究,以名玛瑙入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观其釉色,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温润古朴,清新爽目;抚其釉面,平滑如玉,器表呈蝉翼纹般的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的气泡,在光照下时隐时现,如晨星闪烁;在胎与釉的结合处微现红晕,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汝官窑满釉支烧,器底有小如芝麻状支钉痕,形成“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辰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典型特色。

汝瓷的美——含蓄的美、平淡的美,和谐的美,素雅的美、清纯的美、宁静的美、古典的美、柔婉的美、浑厚的美、明润的美、大气的美——集东方美学于一身——大美无言的美。

我们就拿汝瓷邮票上的前三件件器物来解读汝瓷的美学价值吧。

选入汝瓷邮票的这件选纹三牺樽,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是传世汝瓷中的大器件。此樽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从北京街头收购入宫的。她高12.9厘米,口径18.6厘米,足径16.7厘米。器形仿汉代铜樽烧纸而成。樽直口,圆筒腹,平底,有三个变形兽足支撑。樽外壁上中下凸起三层七道旋纹,中部三道,近口及底部各有两道。工艺上采用满釉支烧,底部有五个小支钉痕。器物制作古朴庄重,气韵风雅。周身凸起的数道旋纹,更增加了三牺尊的庄重肃穆之感。她的胎质细腻,呈香灰色,胎体较轻,里外满釉,釉面光滑,釉呈天青色微泛蓝,并开有细小的浅白纹片,隐若蟹爪。色质柔和,纯净,滋润,具有幽雅的蓝色光泽。此樽的釉色和造型的完美和谐代表了汝窑青瓷的最高水平。在烧造上完美掌握了铁的还原性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据专家介绍,此樽于1998年赴美国展出,在现代灯光之下,愈显得高雅之极,尊贵之极。

三足洗属宫廷陈设用瓷,传世仅此一件,无法估其价。她仿古铜器式样,直口平底,底部有五个细小的支钉烧痕,三个弯曲形足鼎立。造型非常简洁雅致,制作严格规矩,一丝不苟其沟底交代得清楚利落。里外军施满天清釉,光泽莹润,并开有细碎纹片,釉色幽淡隽永,既有蓝色之冷,又有绿色之暖,显示出汝窑青瓷的特殊魅力。这种素雅、青逸的色感正是当时上流社会的时尚和统治者审美情趣的反映。由于此洗形神兼备,烧制十分精美,传至清代倍受乾隆的赏识,他题诗一首,刻于器底:“紫土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

汝瓷碗传世的有两种款式,一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荷口碗,仅一件;二是这次邮票上选用的北京故宫珍藏的撇足敞口微外卷沿碗。她仿唐代金银器碗的造型,碗里外满釉,釉色天青微泛滥,色泽典雅含蓄,,釉面开有细碎纹片,若用十倍以上放大镜观察,你会发现釉中含有稀疏的气泡,寥若星辰。此碗在清代乾隆年间,深得皇帝喜爱,并题诗一首,有宫廷玉左匠镌刻在碗的底部,诗曰:“秘器仍传古陆浑,祗今陶穴杳无存。却思而久因兹朴,岂彼争华效彼繁。口自中归非土匦,足犹钉底异 樽。盂圆切已近君道,玩物敢忘太保言”。

                  

解读汝瓷的美,我们既要看到她形式的美,又要把握她意蕴的美。

“清雅浑厚夺造化,珠光宝气移人魄”汝瓷首先表现在工艺形式上的美感:和谐、单纯、平淡。她和谐的美在形式上的特征表现为:端庄的形体,流畅的曲线,宁静的釉色,优美的韵律。而她的单纯和平淡,绝不是“淡乎寡味”。在釉色上汝瓷最讲究细洁和净润,又更追求奇妙丰富的肌理层次和“精光内蕴”的质地效果。在造型和装饰上,汝瓷既注重于矛盾中的统一,又善于从统一中寻求变化,在充满生命的动感中求得和谐的表现。

西方有位大家说:“一只希腊花瓶是所有古典和谐的典型。同一时期,东方另一个伟大的文明之邦——中国,已将陶器发展成为一门最可爱和最典型的艺术。中国人在这门艺术上的奇特造诣甚至超过了希腊人所取得的成就。希腊花瓶显现出静态和谐,而中国花瓶,一旦摆脱了来自其他文化与技巧的影响,则能表现出动态的和谐。中国花瓶不仅呈现出数的关系,而且表现出生命运动。”是的,一件汝窑器虽是静止的,但看上去她是在不停运动的,她所蕴含的意味之美才是真正的古代艺术之美。

当我们把汝瓷置于文化的背景下审视,其蕴含在汝瓷中的意味之美是多么的博大和精深!汝瓷的平淡、素洁绝非只是一种物性,同时渗透了淡泊、虚静的“人性”,而她典雅方正,亦象征了儒家文静雅洁、温柔敦厚的君子之风。汝瓷本出“寒门”,有幸被皇帝看中,能登入宫廷的大雅之堂,赢得社会的广泛推崇,那的确是因为她浓缩了中国古代理性文化的最高趣味:平和、含蓄和雅致。

善读汝瓷者读其境界。我们品读汝瓷,——物化心灵,净化欲望,摒弃浮躁,求其悠远,退其名利,走向禅境。汝瓷通灵,每当我站在家乡的汝瓷展厅里,汝瓷的灵光就会光环般罩在我的头顶,汝瓷的灵性小猫般舔着我的意识,唤醒我拥抱本真的天性;催发我飞翔的欲望;激活我想像的翅膀……

汝瓷为美而生。汝瓷的美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纯美的一面,童心、亲情、爱情、友情……尤使我们联想到美丽的女人。汝瓷色纯、胎细,在半透明的状态中弥漫着神秘而温润的气息,似乎和东方女性的纯洁温柔细腻内敛有着隐秘的联系。汝瓷质脆、宁静,具有脱俗的气质,这使我们想到生活中需要时时呵护的爱情——防止失手将它打碎,要经常拭去它身上的尘埃。惟其如此才能永远释放出冰清玉洁般的光辉。

汝瓷的烧造过程是一个“窑变”的过程。每一件器物在窑内所放的位置的不同,受到的热度不同,产生的窑变效果也不同。同时,它成瓷时对窑外的气候十分敏感,阴晴冷暖、风雨霜雪、春夏秋冬,都有可能影响成瓷的效果。它不但在窑内变化多端,而且在在停火降温中,它还随着温度的冷却进行着三次变化:月白色,天蓝色,天青色。只有准确的把握好这瞬间的变化,方能烧出天青色的瓷器。

汝瓷经验着窑变的神奇之美、壮烈之美、创造之美、变化之美……汝窑在燃烧,圣火在歌唱,于是在神奇的窑变中诞生了青瓷的艺术精灵。汝窑的窑变神秘莫测,火助神成,不规而圆,不矩有方,像火中泼墨,似炉中晕染,正常中孕育着意外,意外中蕴含着理智,在永远的变数和创造中,把生命的才情、意识的灵动、艺术的升华、想象的空间都熔进了瓷器之中。

汝瓷是有魂灵的。她“经千锤百炼的陶冶,而后注入了人类的灵魂;经圣火熊熊的洗礼,达到大彻大悟的坦然。”正是由于汝瓷经过了圣火的炼狱,并的到了灵魂的回归和升华,所以才达到了宠辱不惊境界,才达到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旷达和超然,从而最终实现了一抹天青自然的亮点,被奉为世界博物架上的奇珍!

每观汝瓷,我总要听到她——青精灵艺术的歌唱:追求物之理念;佛之辉煌;道之宁静;禅之淡然;天地之谐;万物之序……

                   

今天,我们站在古老的汝州大地上解读汝官瓷,最需要的是发展的眼光。保护、继承、创新、发展——老祖宗为我们留下了古今闪烁、誉满全球的汝官瓷文化遗产,我们在自豪地做好传承的同时应当深思:生活在新世纪的太平盛世,充满创造、充满活力的汝瓷传人们该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些什么?

2001018日,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局长常俭传向新华社、中新社、香港文汇报、法制日报等20多家媒体发布了第六次清凉寺汝官窑考古重大发现:为中外考古界苦苦寻觅半个世纪之久的汝官窑遗址,终被拂去千年尘埃,大白于天下。

汝官瓷遗址在宝丰清凉寺解揭开了千年神秘的面纱,露出了峥嵘。其实,在宋代宝丰属汝州管辖,那么,汝官窑遗址在宝丰发现也就不足为怪了。清凉寺原是汝州的一个乡里,1933年(民国22年)省电令将七十二营盘插花地划归宝丰县。经当时的临汝县伪县长崔友韩移交给宝丰县伪县长甘沛霖接管。现在,清凉寺70岁以上的老人都尚记得,况且,汝州市档案局还现存着当年的移交手续。我们应当尊重历史,直面现实,和宝丰人民携起手来,共享汝瓷文化遗产,共创汝瓷文化新的辉煌。

发展汝瓷文化大产业要有大气魄。今年8月,我随市政协文史委的同志前往禹州市考察同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的钧瓷。在钧瓷的故乡,钧瓷发展势头迅猛。现在已有钧瓷厂600多家,当地政府为了加强行业管理,更好指导、服务、协调瓷业发展,专门成立了瓷业管理局。钧瓷的行业协会也在钧瓷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钧瓷博物馆不但气势恢弘,而且一些私营瓷厂的展厅也壮观气派。钧瓷的生产在继承传统产品的同时,又贵在创新,和时代同步。我们应当学习借鉴钧瓷的发展经验,做大做强汝瓷文化产业。目前,我市的20多家汝瓷厂全都是生产仿古瓷的,各自为营,缺乏必要的学习沟通和交流。产品单一,开发新产品的力度不够。

诚然,在做大做强汝瓷文化品牌时,我们首先要做好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和发展。仿古的高雅产品要做,进入平民百姓的日用瓷器也要上,双规发展,齐头并进。汝官瓷还有一个独有的特点,那就是用它做成的日用瓷可延长食物的保鲜时间。我们本应抓住汝瓷的这个又一优势,大力发展日用瓷器,可惜我们忽视了。我们是汝瓷的故乡,可我们的日用瓷器却全靠“进口”,这不能不说是瓷乡人的悲哀。

解读汝官瓷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汝瓷产业,弘扬瑰宝传统文化,只是一个文人粗浅的解读,不知道对汝瓷的发展有无裨益,但解读的过程中,我的眼前就不时飞翔着那道青精灵,精灵无处不在,精灵无时不飞,因为她已幻化成一种文化渗入大地、江山、河流和人的骨髓,因而但我深信:在唱响中原文化高亢激越的旋律召唤下,汝瓷一定会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2005104草毕于抱朴斋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 | 阅读: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微信扫码

咨询电话

0375-697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