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收藏与投资 你错过了什么?
2009/3/6 18:51:49

根据我国相关机构的统计,金融证券的年平均投资回报率为15%,房地产为21%,而收藏艺术品的年平均投资回报率则是26%。与目前已有的其他投资工具相比,收藏的风险无疑更小。对绝大多数收藏投资者来说,面临的主要风险不外乎藏品选择不当或收藏时出现失误,买到赝品、假品。近一段时间,古代和近现代书画作品以及古瓷的市场行情普遍看涨,但从各大拍卖行传出的天量交易额不难看出,这些名家之作已经成为高端市场的专属品。
  你错过了什么?
    “人们急功近利地追逐那些升值快的东西,而事实是,当你看到一个东西升值很快时,意味着它也已经快接近尾声。就好像盛开的花朵,它离凋零已不远。对收藏者而言,难的是你要找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这才是本事!”收藏家马未都的话点出了当下收藏的热点和盲点,也让不少准备持币进入收藏领域的人冷静下来,审视一下日渐火爆的艺术品收藏市场。
    在收藏市场上,不乏那些以眼光锐利、投资获利数倍乃至数十倍的传奇故事。但对于那些普通收藏者来说,目前市场上一件真正的古代精品官窑瓷器或是名人字画已经很难再靠“捡漏”拾得。据马未都本人回忆,“当时在玉渊潭甬道上一溜摆着的小摊。当时随便问个价,开价在12元、16元的都算高的。如果当时你有钱,把所有的东西都买下来。今天看看,那些买下的东西没一个是赔钱的……
    很多时候,人们审视艺术的角度并非作者或是艺术本身,而是一件艺术作品在市场的最终反映——价格,这种心态同样出现在收藏领域。几十年前,中国经济方兴未艾,艺术品投资还属于一个“默默无闻”的领域;现在,无论是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这当代四大家的画作抑或明清古瓷,都已经被贴上了“天价”的标签。即便是像徐悲鸿、陈逸飞这些距离我们并不太遥远的画家之作,也已经有了8位数字的身价。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当代艺术品,但火热的市场同样没有“遗忘”这些崭露头角的年轻艺术家们。去年,全球艺术市场拍卖统计中,有24位中国当代艺术家进入“当代畅销艺术家”百大排行榜,而其中的领军人物则当属近来在各大拍卖会上风头正劲的张晓刚。似乎,当代艺术已经进入了“盛开”的时节。
    不可错过的“新”收藏
    在艺术品投资市场发达的美国,甘孜夫妇神化式的经历恰好可以说明“眼光”和“品味”在收藏投资中的作用——他们是一对并不太富裕的美国夫妇,1941年以仅有的7000美元买下毕加索的《梦》。而当他们遇到天才经纪人卡斯特利后就改变了收藏方向,开始购买一些当代艺术家的波普艺术作品。他们去世后,那些以250万美元购买来的藏品创造了2.06亿美元的拍卖成交纪录。
    按照卡斯特利的说法,“只有有个性的艺术家,才是好的艺术家”,而波普艺术也被看作是美国传统的一部分。毫无疑问目前家具、瓷器、油画、水墨画等类别的艺术品已经或正在进入他们的繁盛期,那么未来的“甘孜夫妇”们要以什么样的切入点进入收藏投资领域?“如果我们从一个功利的角度来说,中国的艺术门类中下一个最可能让你在财富上获得利润的就应该是摄影。”
    马未都将摄影看作是未来“新”收藏投资的重点。“以影像的本质来看,摄影术的发明就是为了忠实地记载客观现象……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有当时千年前的照片,它肯定会因为更加客观的记录而比那些绘画要重要很多倍。毕竟,摄影技术的发展到现在才100多年。再过几百年,回过头看,影像收藏一定是最重要的。而这些记录,在千年后一定也是最重要的证据。不仅因为它们客观的记录反映了时代,也因为少量能流传下去的缘故而弥足珍贵。”
    由于摄影作品具有可复制性,因此摄影家大多通过严格控制供应数量最大限度地提升作品价格。他们还严格地标注进入市场的序号,亲笔签名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