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美学中的宋朝香奈儿——汝窑
2009/3/6 18:50:15
最近这几年,台湾在各方面都很讲究「创意」,但很矛盾的是,台湾的教育其实并不那么接受创意;创意必定是来自勇于突破现状、勇于与其它人不同,而台湾学校教育,始终不断地在强调「要当第一」、「要做最好」,但却忽略了「不一样」的重要性;在教育现场,老师甚至会希望学生绝对不要和别人不一样,而学生的创意也间接在追求第一的过程中被压抑了。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align=left border=0>
在博物馆的展览现场,绝大部分的观众总是围着被最多人提起的文物明星,而绝少观众的眼光会被颜色素雅、外型简约的北宋汝窑瓷器所吸引;由此可知,学校教育不只影响我们日后生活的重要部分,也影响了我们在博物馆的观赏行为;我们追求第一,但其实追求的都只是表面上的第一,谁也没想过其实「不一样」能让我们更出众。
北宋汝窑在明代鉴赏家曹昭的眼中,为青瓷之魁,汝窑不只是different one,其实更是First Best;下次到博物馆,记得寻找低调的汝窑瓷器,其实它们才是真正的明星。
如果翠玉白菜是流行,那么汝窑瓷器就是时尚,first best and different one的时尚。
无印的汝窑品牌识别
如果将汝窑品牌化,第一个面对的即是品牌识别的问题,汝窑与其它瓷器相较,可发展的品牌识别策略为何?是如同Tiffany Blue的釉色还是底部的御制诗?或是爬满器面的开片纹?
汝窑的釉色势必为发展品牌识别策略的一大特点,就如我们看到黄色即想到国际连锁快餐店,看到绿色就想到西雅图的咖啡店;当我们下次抬头看看下过雨后的天空时,会不会想到汝窑?
接着,如果我们挑选一件汝窑瓷器作为年度重点promo代言人,大家是否还是会如先前的汝窑佳丽选美一样,觉得莲花式温碗最能代表全体汝窑?
21世纪的今天,许多时尚精品与Life Style产业,开始将品牌识别放在一边,走向低调的「无印」;从古至今,皆为金字塔顶端消费者爱好的汝窑,如果派出无纹水仙盆作为年度代言作,是否也呼应了当今品牌操作上的无印风潮?为何无纹水仙盆等同于无印?在上图这件青瓷水仙盆为传世品当中唯一所见没有开片的汝窑瓷器,明代鉴赏家曹昭曾提到:「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这件水仙盆釉色匀润,通体无纹,是否仍可在当代吸引大家从多方位角度观察,由个人品味出发,从品牌无印新风潮中看出汝窑的特色?
汝窑的最杀手级的品牌识别策略是什么呢?
甲等汝窑 [入围2005年华文部落格大奖艺文类]
有的汝窑瓷器底部不只会刻上御制诗,更会被刻上字,例如:奉华、甲;其中刻有「甲」字的汝窑瓷器,当为上等之作,因有些研究者认为「甲」字是古时划分瓷器等第的刻款。
汝窑的甲等之魁地位,从12世纪贯彻到21世纪,而现代人观看北宋汝窑的方法势必不只单一面向,因汝窑的美学是可以被无限放大诠释的;走出博物馆后的汝窑,如何透过异质的连结让现代观众不只了解更能有心理上内部投射;身为观众的你我,还可以透过什么样特别的方式观看汝窑?
字里行间的汝窑
伍迪艾伦会写特别的字来观察他镜头以外的世界,吴尔芙会写细腻的字来批判她所看过的书,乾隆也会写下鉴赏的字来为他所典藏的文物留下纪录。
如果乾隆活在当代,即使当不成大官,也一定是个活力十足的创意人。
乾隆的美错
汝窑瓷器各有介乎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的乐趣,在极其简约的外表下,其实各有动人的故事。
王菲在林夕填词的『美错』里头唱着:「你送我偶然从天而降的陨石,我一直误会那是颗完美钻石,不曾看见它的瑕疵,把它镶在我的戒指,我也没发现,有什么损失。」
美丽的误会让爱情盲目却真实,而乾隆对汝窑的喜好也曾犯下字面上的错误,但却让后人对水仙盆的用途有了有趣的认知。
中秋节也不缺席的汝窑
人再怎么但愿也不能长久,时空相距不只千里又该如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