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收藏需求稳步增长
2009/3/6 18:50:26
艺术品收藏需求稳步增长 商业地产投资掀起热潮
“乱世黄金,盛世古玩”。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从中国人到外国人,从社会名流到寻常百姓,从文化人士到地产商人,“收藏品”已成为新的投资方向。古玩收藏品市场的繁荣,带来了收藏品市场的春天,如珠宝饰品的收藏、艺术礼品的收藏等等市场都得到了新的发展。
古老“朝阳产业”盛世再现青春
近年来我国的GDP年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9%以上,各行各业总体利润的增长也促进了人均收入的大幅提高,大量闲置资产也由此产生。统计显示,我国国内储蓄率高达51%,而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2006年1月末,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经突破了14.8万亿元,人均储蓄超过10000元,北京地区人均储蓄存款更高达近70000元,居全国之首。大量的资产闲置,为中国的收藏品市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资金环境和人气指数。储蓄利率连年递减;债券利率低、存期长;股市虽在改革中,但依旧低迷;基金净值大多低于本金;黄金飘忽不定……在其他投资渠道前景不容乐观的条件下,更多的富裕资金投向收藏品市场势在必然,藏品的保值增值功能也有条件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
据初步估计,近20年以来,全世界艺术品市场每年的投资增长率超过30%,而中国的市场增长由为迅速。10年前,一幅齐白石的虾和螃蟹题材画作价格是每平尺1.5万元,而现在每平尺增长了近10倍。价格的急剧增长主要源于买方市场的增长,统计表明,自2003年以后,艺术品市场的买方群体几乎是十年前的三倍,然而,艺术品的总量并没有太大变化。以中国书画为例,在当代画家中,齐白石一生创作了大概3万件作品,张大千大约有2万件作品,傅抱石只有3000件作品。市场总量太少,持币待购的人数迅速增长,在物少人多的情况下,艺术品的市场价格必然持续走高。
需求的增长刺激着收藏品市场的全面繁荣,作为六朝古都的北京在全国收藏品市场的发展速度上首屈一指。“到2010年,北京古玩艺术品拍卖年经营额将突破150 ~200亿元。全市古旧艺术品市场的年经营额将达到25~30亿元”。北京莲花通宝艺术品商城开发商方面负责人吴东晓先生认为,“收藏品投资在中国是一个朝阳产业,其增长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发展速度迅猛,可谓是最具升值潜力的财富永动机!”
管理空白制约艺术品投资发展
我国传统古玩类商品的交易主要通过个人渠道及古玩交易市场两大渠道来实现。但我国在对传统古玩类商品交易的相关管理措施和政策方面,却大大滞后于市场的发展。
我国政府对于艺术品交易的管理大多是按照文物交易管理惯例,由文物、公安等部门来进行统一管理。但文物交易的管理办法并不适用于艺术品市场,这也造成了文物部门在市场管理上往往显得力不从心。一方面由于大部分艺术品不属于文物,因而存在着相关的法律盲点,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的古玩市场也没有“如假包换”的市场规则,于是艺术品投资全靠投资者的个人眼力。相关政策的缺失,导致了投资者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北京一位从事古玩投资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前几年他从一位古玩商手中,淘到一件号称是明代万历年间烛台的“文物”,之后经有关专家鉴定,发现所谓的文物只是件现代仿品,也就值几十元,而为此李先生却付出了近5000元。之后李先生在古玩方面狠下功夫,不但研读了古玩收藏方面的相关书籍,而且跑了全国各地不少古玩市场,希望借此增进眼力,为此花去了3万多元的“学费”。在自认已具有相当眼力后,最近又在北京某古玩市场花8万元买了一个青铜器香炉,以为买到了真品并捡到了便宜。可谁料到同样被专家鉴定为假货,市场流通价不足300元。
可以看出,对艺术品的投资全靠投资者的“火眼金晴”。在收藏品市场的有一条不成文的行规,不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