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余景德镇陶瓷作坊海外苦寻市场
2009/3/6 18:50:27

广州异乡的除夕
  1月28日下午,瑞士伯尔尼。
  由于存在7小时的时差,此时已经是中国的农历除夕夜。而在这个城市某超市底层的展览大厅里,几个来自景德镇的中国人正在为如何度过这余个春节而煎熬。
  “按我们江西人的习惯,为图吉利,除夕得吃几个苹果。但他们不让我们出这个大厅,我们请他们代买几个,他们也不理。”2月14日,景德镇鑫众陶瓷厂厂长吴刚向记者回忆起那天的场景时,还有几份伤感。
  “我们都想看春节晚会,请他们代录一下,让我们下班后回酒店看一下,他们也拒绝了。”一位同样来自景德镇的女收银员也向记者抱怨。伯尔尼的大事件
  吴刚所说的“他们”,是组织7家景德镇陶瓷厂去瑞士布展的中介公司。而众厂家之所以对中介产生不满,当然不仅仅是因为没有得到几个苹果或一盘春晚的录像带。
  “我们因为签证的事耽误了行程,中介公司应该有义务为我们续签,或协助我们更改回程机票的日期(原机票日期为2月16日),但他们拒绝了我们的要求。我们一共运来15000件货,卖出去的只是一小部分,这么短的时间里,我们怎样处理这些货?拉回去只会亏得更加一塌糊涂。”一位参展商为机票的改签问题十分焦急。
  “来这儿买瓷器的大部分是华人,但只是一般的艺术爱好者。真正的收藏家是不会来这种大卖场选购瓷器的,他们多是去拍卖会或古玩店采买高档艺术瓷,而普通的外国人更喜欢的还是日用品。“一位从瑞士东部赶来的华人向记者介绍道。
  2月14日,情况似乎好转,中介商派人收回了所有展商的机票和护照,并答应帮他们办理各项手续。展商们十分高兴,回到酒店安稳地睡了一觉。
  但第二天,他们来到展厅时,却发现自己的货物已经无影无踪。向商场工作人员追问后,他们才得知,14日当夜8点到10点之间,中介商把所有瓷器全部清理出去,转移到了超市的地下仓库里。
  记者试图联络中介商,但中介商在电话中称,她人在巴黎,整个展团的回程日期是2月16日,以她的名义租借的场地租期也已临近,除此之外,其他事项不便回答。
  矛盾进一步激化,展商们围住了超市的入口。《伯尔尼日报》及当地电视台的记者也纷纷前来采访这起发生在华人之间的生意纠纷。中国驻瑞士使馆商务处也紧急派专人详细了解事情的整个过程。
    海外展销=海外纠纷?
  景德镇陶瓷展在海外遭遇纠纷,这已经不是第一起了。早在2003年9月,因为接二连三地发生景德镇陶瓷商家与中介之间的争端,《人民日报》曾以《中华老字号落难好望角》对这类事件进行连篇报道。文章认为,对海外市场的过高期望与实际极小的需求,是景德镇海外瓷展屡陷困境的主要原因。
  此后,类似事件在欧洲、北美均时有出现,景德镇瓷器海外展销一时竟与海外纠纷画上了等号。
  连串事件引起严重后果。 2002 年11 月到2005 年4 月,景德镇市政府为限制本地民营厂商出境,用了“管理护照”的怪招,当年签发的8000多本因私出国护照,绝大部分被放在公安局“代为保管”,要出国时,必须经过一道道繁琐的程序才能取出来。
几十万人烧瓷卖给谁
  2月18日6点,广州市海珠区某小区的小广场上,在老人们晨练的乐曲声中,40岁的陈顺吉从帐篷里钻出来,去公用厕所洗漱完毕后,便开始摆设起那上百件大小不一的瓷器。
  “我是1995年10月下岗的,于是出来给私人小作坊打工。”陈说。上世纪90年代初,正当广东、福建、山东等其他产瓷区的民营企业开始积极引入资金、迅速扩大产业规模之际,景德镇没有选择股份制等市场经济手段改造大型国有企业。相反,为卸下包袱,1995年10月,当地政府关闭了10家声名显赫的大型国有陶瓷厂,同时,成千上万家技术含量十分低下的小作坊诞生。大型企业的衰落,很快便殃及江西省陶瓷销售公司和江西省陶瓷出口公司,这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