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古代陶瓷“魔壶”之谜
2009/3/6 18:50:27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陕西省宾县在对一段废旧的城墙进行维修改造时,一件不太引人注目的瓷壶在古城墙下被挖出。当将这个不起眼的瓷壶清洗干净后,在场的古陶瓷专家对这件造型别致、装饰精细的古瓷壶感到十分惊讶。
    这是因为: 
    它表面润泽有光,壶呈圆形,有盖却不能打开; 
    它全身雕刻有花纹,造型生动而又逼真; 
    它腹饰缠枝牡丹丰满华贵颇具立体感; 
    说它是壶,可又不知应该从何处把水灌入壶内。 
    面对这样一件让人费解的器物,专家们暂且把它称做魔壶。 
 
    魔壶·美 
    像所有的出土文物一样,魔壶通体带有一种神秘、沧桑、悠远的美。它强烈地吸引人的目光和注意力,不管是远观还是近赏,这只壶都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魔壶的外观呈现出灰白色,淡淡的釉色中带有些微青灰色,润泽有光。 
    壶的提梁是半圆形,好似一只飞翔中的凤凰,轻轻地落在了带有莲花的壶盖上。壶嘴出水处却似一只狮子张开的大口,其造型生动逼真,连狮子的牙齿都清晰可见。壶的腹部雕有缠枝牡丹,雕工精细颇具立体感。壶的底座上还装饰有精美的莲花纹饰。 
    从陶瓷工艺的角度看,魔壶胎体坚固,质地细腻,整体造型丰满华贵。特别是,这只壶用“凤凰”做提梁,以“狮口”做壶嘴,壶身缠绕有富贵牡丹,这不由不让人联想到凤凰为鸟中之王,狮子为兽中之王,牡丹为花中之王,集“三王”的灵气、霸气、美艳于一身,看来此瓷壶决非等闲之物!那么,它到底是作何用途的呢? 
    魔壶·谜 
    当专家们观赏了魔壶的美之后,发现了一些“谜”。这些谜曾让当今的专家们一度百思不得其解。 
    谜1:这个精美的器物,如果是一个壶,无论是用来盛水还是用来盛酒,它总应该有一个入口吧。可此壶虽然有“盖”,但壶盖与壶身设计制作为一体,根本无法打开。古人总不可能将酒或水从壶嘴注入再倒出来吧。 
    谜2:更令人奇怪的是,在壶的底座有一个梅花似的小孔,这是干什么用的呢?仔细观察后可以发现,这是除壶嘴外惟一能进入壶的内部的通道。于是专家试着将水顺着梅花孔注入壶内,这时水并没有从壶嘴流出来。可是令专家没有想到的是:将壶身正过来以后,水也并没有从壶底的梅花孔泄露出来,如果此时将壶身轻轻倾斜,水反而能从壶嘴正常的流出。 
    这是一只什么壶?在这只神秘的壶中到底藏有什么样“暗道机关”呢? 
    魔壶·智慧 
    为了解开魔壶的秘密,专家们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魔壶进行了X光“透视”。于是,他们领略了古人的智慧,感知了先人的伟大。 
 
    通过魔壶的剖面图,专家看到壶里面有两个导管,以此可以判断出,魔壶实际上是一只倒流壶。倒流壶是一种可以把液体从壶底注入,并从壶嘴正常倒出的壶。是根据物理学中的“连通器液面等高”的原理做成的。这个原理是: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因此,魔壶之所以没有可以掀开的壶盖,却在壶底留有一个神秘梅花形孔洞的谜就迎刃而解了。 
    据史料记载,这种壶在我国的唐宋时期就已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倒流壶的制作水平越来越高,后来还可以被做成具有多个内胆的,可以从一只壶内倒出不同液体的形式。由此看来,很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先们就已经了解和会运用这个液面等高的原理了。 
    可是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古人又是用什么方法制作出倒流壶的呢?经过专家们的研究和现场示范,原来倒流壶在制作过程中也是要“倒”着作。需要先用陶泥拉出壶形;再将准备好的导管放进壶胎内部,然后再将成型壶口封上,进炉烧制。 
    就是这个烧制陶瓷的窑炉,当时的陶瓷工匠也掌握了先进技术。根据考古分析,在唐代,耀州窑的烧窑温度就已经达到了1310℃。能达到这样一种高温主要归功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