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教授破解800年青瓷史难题
2009/3/6 18:50:27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border=0>
《贝海涟漪》巧妙地运用了青瓷斜开片和直开片釉的质感肌理创意造型。
广州美术学院张海文采用广州红土原矿在晓港窑成功再造宋代官窑斜开片(鱼鳞纹)青瓷
宋官瓷是一种名贵的青瓷,其制作极其困难复杂,每件作品须经72道工序方能完成,合格率仅为百分之一左右。好的精品专供皇帝本人和宫廷使用,差的制品一律销毁,不得流入民间。宋代灭亡后,这种绝技从此便失传了。
800多年后,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张海文令失传的制瓷绝技重见天日,使中国宋代斜开片(鱼鳞纹)青瓷再现国色。张教授烧制的“翠叠纹斜开片青瓷”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被中外专家誉为“出自南宋官窑而高于南宋官窑之国宝”。昨日,记者慕名专访了张海文教授。
张海文其人: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博士,陶瓷研究中心(晓港窑)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会委员。
当代翠叠纹斜开片青瓷:
“高于南宋官窑之国宝”
这是一件张海文研制的极品青瓷,周身散发着奇异的光芒:釉色如冰似玉,碧透晶莹,视觉立体感极强,手感光洁平滑如镜,层层叠叠的斜开片纹和直开片纹交相辉映,显示出异常美丽的翠叠纹外观。开片纹的大小形状或叠嵌的层次、节奏和布局结构已远远超过了宋代皇帝官窑的精品,被中外专家誉为“出自南宋官窑而高于南宋官窑之国宝”。这类青瓷被张海文命名为当代“翠叠纹青瓷”。
2003年在法国巴黎举办“中法文化年”时,张海文的翠叠纹青瓷作品《花开盛世》作为中国国礼赠送给法国总统希拉克。2006年,作品《花开盛世》和《贝海涟漪》被中国美术馆永久珍藏。几个月前,在 “5·12”抗震救灾的义捐活动中,精品翠叠纹青瓷《花开盛世》被一对热心的香港夫妇认捐了。
宋代官窑绝技:
宋代的“两弹一星”项目
何谓“宋代官窑”?宋代官窑是皇帝开办的专为宫廷烧制的御用青瓷器的官办机构。北宋时期的官窑指汝官窑和汴京官窑;南宋时期的官窑指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
“宋代官窑烧制青瓷技艺是当时世界上绝密的顶尖技术。这种技术在当时,就相当于当今国家的‘两弹一星’攻坚项目了。”张教授打比方说。宋代官窑汇聚了全国的能工巧匠,成功烧制出来符合要求的精品少之又少。由于北宋宫廷烧制御用器的时间很短,仅约20年左右,要求甚高,产量有限,传世更少,以至到南宋时就已成为尤其难得的稀世珍品。
据不完全统计,从宋至今汝窑传世品的总数不足百件,修内司官窑传世品也为数不多,由于弥足珍贵,因此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件”的传说。
破解世界难题:
30年研究宋代官窑斜开片青瓷
张海文说,判断青瓷的烧造窑口是根据“指纹元素”,“指纹元素”是指某个古代窑场陶瓷器胎釉中所含有的特殊微量元素或痕量元素,犹如人的指纹一样,可以据此和别的窑场区别开来,有助于判断其真正的烧造窑口。
张教授发现,南北宋官窑斜开片(鱼鳞纹)青瓷虽然闻名中外,但由于受传世物品稀少的制约,从物理化学角度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的工作开展得很少。
张海文决定要破解这个世界级的难题。经过30年的刻苦研究和大量的科学、艺术实验,张教授终于找到了破解这道难题的钥匙,成功烧制出斜开片(鱼鳞纹)青瓷,他的博士论文《中国宋代官窑斜开片青瓷形成机理及仿制的研究》,最终揭开了宋代官窑斜开片的神秘面纱。
对话晓港窑
“窑主”张海文
“不要太相信肉眼,也不要一味依赖机器”
记者:网上有许多文章称“宋代汝瓷现仅存65件”,这种说法准确吗?
张:这是不科学的说法。只能说,据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