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茶风尚,意在清心
2011/8/17 0:35:39

  由于人们饮茶有鲜醇爽口的感觉,并有生津止渴,提神醒脑,消食去腻的效果,所以人们都喜欢饮用。茶树在我国南方大部地区都能种植、而且春夏秋三季都可采摘茶叶。于是茶在我国种植面广,采摘期长,生产量大,又易于炒制存放,便于运输,传播面广。茶叶价廉物美,普通老百姓都容易喝上茶。从皇宫贵族佛宗坐禅到平民百姓都形成饮茶的习俗。自古以来,便有民之用茶,等于米盐,君之用茶一日不可无的习惯。林语堂先生在《我的祖国和人民》一书中曾谈到:‘中国人最爱品茶,在家中喝茶,上茶馆也是喝茶,开会时喝茶,打架讲理也要喝茶,早饭喝茶,午饭后也要喝茶,有清茶一壶,便可随遇而安’。这话道出了中国人崇茶风尚情系一个‘安’字。老百姓旦求安居乐业;一国之君也是要保国泰民安。于是人人都有视茶为安的祈求心态。 
  清茶一壶,随遇而安,茶壶一上相对而坐,茶杯一端相敬如宾,面对清滢碧绿的茶汤,芳香扑鼻而入,啧啧品尝,鲜醇爽口,口齿留香,回味甘甜,沁人心脾,释躁平矜,侃侃而谈,唤来欢语笑声。那些忧愁,猜忌,疑虑都会烟消云散,中国人饮茶,讲究细斟慢饮,啜英咀华,重在意境。当人饮茶时,容易受茶的色香味形的诱导而产生一种新的情境,这情境可能是一种回忆再现美景,也可能是一种联想的幻景.名茶与名水相连,名茶都产生在名山清泉,云雾缭绕的仙境之中,所以品茶容易使人产生美好回忆的联想。自古以来,名人品茗都有幽情生发,留下许多美好的诗词歌赋画作传茗佳句。如宋代苏东坡赞美龙井茶为绝品,称之‘雪芽双井散神仙’。郭沫若1964年在湖南品饮高桥银峰茶后写下一首七律诗:‘芙蓉国里产新茶,九嶷香风阜万家。肯让湖州夸紫笋,愿同双井斗红纱,脑如冰冻雪心如火,舌不豆丁眼不花。协力免教天下醉,三闾无用独醒嗟。’夸赞高桥银峰茶胜过湖州紫笋茶,可与龙井媲美。我们自己也会有这种体验,盛夏时节邀几位友好在家品上明前西湖龙井茶,评品碧绿清滢的茶汤,喝上即感鲜爽清冽,满口兰香,话题势必从西湖美景开始,虎跑泉,黄龙洞庭湖,三潭印月——弥漫一番茶趣之后,才会进入主题谈话,由饮茶诱发的这种新生情境使人忘却烦扰骚事,进入香如仙境,话如甜密的美好气氛之中,这里呈现出一个以清静心,心定而安的心理净化过程。 
  以茶为礼,相传古时婚配均以茶为礼,明代许次舒的《茶疏考本》记载:‘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置子之意也。’也就是说,以茶为礼,借茶生本之意,象征着新娘以身相许,永不变心,愿与新郎白头偕老的意愿,结婚后也象茶树那样枝壮叶茂,子实累累,以示婚后儿孙满堂,家庭一代比一代兴旺发达的吉祥之兆。这种婚喜临门茶礼为尚,香茗敬老尊友之风,至今流传甚广,蔚然成风。
  客来敬茶,宋代诗人杜来诗曰;‘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郑清之诗云:‘一杯青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以茶敬客,茶香味浓,促膝相谈,和谐欢愉,情趣高雅,这种美德代代相传,蔚为风尚,杭州人以龙井茶敬客,广东福建人以乌龙工夫茶会客,北方人以花茶留客,蒙古族人以奶茶待客等这些都是热情好风尚。 
  以茶代酒,相传周武王伐纣,执政之后吸取纣王酗酒误事,朝政腐败的教训,严禁饮酒,赐予以茶代酒,以示倡廉,勤俭建国,重振朝纲,成绩显著,深得民心。 
  茶以其汤色迷人,茶汤晶滢透澈,有的金黄透亮,有的碧绿翡翠、交相辉映,令人神往,茶以其香气怡人,茶有天然清香,幽雅醉朴之气,茶以其味醉爽口宜人,茶味天然鲜醇,回味甘甜令人神会,喝茶可使人‘通仙灵’,进入一个难以言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茶境。 
  茶与酒比较,同有醇香爽口之味,但是茶比酒更有蕴味,更为芳香;酒有使人醉意朦胧,意识模糊的强烈刺激,茶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