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文化积淀深厚。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都能在此觅到踪影。
  自周而到唐、汉,汝州一直是拱卫古都洛阳的门户,帝王将相、商贾贤达、才子名流脚踪如织。中原腹地,自古兵家必争。其山河沧桑、世事更迭,正可谓一把田土、一块碎石都带有数千年文化的印迹。
  物产丰富的汝州,文化积淀由来已久,早在新石器时代距今7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汝州制陶业已经成熟,距今45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煤山、大张、中山寨等都有陶器生产,娴熟的制陶技术为唐宋陶瓷业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汝州具备生产汝瓷的条件,汝州所辖区域蕴藏着丰富的硬质高岭土、软质高岭土和黏土,是做坯品的原料。汝州还有百里煤海之称,储量丰富的煤和满山的树林、灌木丛,提供了充足的燃料。
  据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先生推论:“从宋微宗崇宁五年,上溯到哲宗元崇元年,是汝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北宋皇室,不惜工本,命汝州造青瓷,是因定州白瓷有芒,统治者认为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瓷”。汝瓷自此选为皇室御用珍品。
  说起汝瓷,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虽然皇帝当得不怎么样,但他的诗书画却堪为一绝。宋徽宗自创了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直到今天相信也没有人能够超越,他的绘画重视写生,尤善花鸟画,极强调细节,以精工逼真著称。他还对中国茶事做了最大贡献,撰写的中国茶书经典之一的《大观茶论》,为历代茶人所引用。元代脱脱撰《宋史》的《徽宗纪》,曾掷笔叹曰:“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也正是这位独不能为君的宋徽宗,让汝瓷平步青云,看尽世事沧桑,看尽荣辱得失之后,仍在诉说着曾经最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壮丽史诗!
  宋徽宗是个艺术家,善于“以色观物”、“以色审物”、“以色统物”,汝州接受宫廷的任务,烧造汝窑瓷器,使北方青瓷的技术成为全国之冠。在制瓷工艺上开创了香灰色胎,超过了以前南方所有的青瓷,在烧成工艺上,采用满釉支烧的方法烧成的支钉痕,其细小而规整的程度绝无仅有。汝瓷主要依靠釉中所含少量铁份,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纯正的天青色,使汝瓷釉面开裂纹片成为一种装饰,使在烧成过程中无意识的缺陷(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而产生的缺陷)变成了有意识的装饰。这些釉面温润色泽典雅的瓷器,那淡淡的天青色,是一种清淡含蓄、最适合道家的审美情趣。
  北宋时间,北方烧造青瓷中心在汝州(时属直隶州即现今的汝州市),当时(公元1102-1127年)汝州辖管郏县、龙兴县(现今宝丰县)、鲁山县、汝阳县(伊阳)、叶县、襄县等地(据《中国美术史》记载)。汝州四方烧造青瓷器的古窑遗址很多,形成“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并形成南北两大瓷区;北区从北汝河北岸汝州市区张公巷、文庙,大峪乡的东沟、陈家庄至黄窑到临汝镇的坡池一带;南北从北汝河南岸的严和店起沿东南方向延伸到罗圈、桃木沟和清凉寺、梁洼,直到段店,方圆300多平方公里、上千座窑炉。鼎盛时窑区达到了300多处。
  《清波杂志》里这样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这段记载非常重要,提出汝瓷的釉色是靠玛瑙呈现的。
  中国古代对玉和玛瑙都充满敬畏之情,玛瑙是很贵重的材料。在烧造汝窑的时候,釉里加了玛瑙末,所以汝窑釉面的光泽跟其他瓷器不一样。
  汝瓷以釉色为美,没有纹饰,立器只有凹下或凸起的弦纹或边楞。对这些单色瓷釉的制作和使用,人们审美意识所追求的意境是自然界的玉石效果。玉在中华古文化中,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种种美好品质。这种以玉喻人的审美意识对中国制瓷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与当时其他窑口相比,汝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