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汝县汝瓷厂书记张全和技术员马永杰携汝瓷产品首次参加广州春季交易会,所带200多件产品被外商一抢而空,汝瓷声誉由此扬名海外。同年秋季汝瓷厂郭留江、阎金定二人再次参加广交会。1972年汝瓷厂郭连成同志参加春季广州交易会,所带汝瓷产品吸引了日本、新加坡、美国、西班牙、马来西亚等十七个国家客商的关注。1973年,广交会上参展的四箱160件豆绿釉产品,被外商包揽,当年开始批量生产出口。1974年,国家经工部投资,在汝州城区西环北路赵庄村建成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1975年职工扩充到300多名,增添了设备,主要生活碗、壶、酒瓶、工艺品等日用品。
  1977年9月,河南省二轻厅组织以汝瓷为主的三瓷(汝瓷、钧瓷、唐三彩)在北京工艺美术服务部(位于现在的王府井大街)展销。国家领导人及有关部委领导、总参、总政及部分军兵种负责人等前往参观,新西兰国际友人路易·艾黎、韩素音女士也前往参观。路易·艾黎当场作诗颂扬陶工。此瓷展销历时3个月,北京各界人士参观者约50余万人次。1983年全厂职工近千人,汝瓷生产初具规模。
 
  1980年河南省科委下达试验天蓝釉项目,1983年洛阳地区科委重新下达试验任务,实行技术承包责任制,课题由副厂长郭连成同志负责,试验组组长郭遂同志具体抓,经郭遂、孟玉松、张全、王中玉、王天中、宋海、张大庆、范立的共同努力,调整配方40多号历经数百次试验,在请教了郑州轻院、华南工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专家学者后,弄懂了天蓝釉的呈色机理,终于攻克了工艺难关,在临汝县工艺美术汝瓷厂试制成功。在8月召开的鉴定会上,汝瓷之精美博得了全国24位著名陶瓷专家的一致称赞。
  1983、1984年汝瓷豆绿釉和天兰釉分别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
  1986年汝瓷十七号豆绿釉经过孟玉松、马永杰、樊治安、郭连成等人的联合攻关研制成功,并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87年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上,孟玉松、马永杰受到国务院总理李鹏的亲切接见。1988年4月历经四年360个配方和上千次的试烧,举世瞩目的一代瑰宝“汝瓷天青釉”在孟玉松、朱文立、张大庆、李聚万和轻工部高级工程师李国桢、原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故宫研究员李辉炳、耿宝昌等顾问的帮助下烧制成功,经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和北京钢铁学院理化测试,各项指标符合技术标准。8月28日轻工部陶瓷研究所和河南省科委共同主持鉴定,一致认为试验成功。
  1989年10月,上海国际研讨会与会国际专家给予汝瓷研究成果高度赞扬,日本、美国派代表团来汝州参观。1989年11月6日中央电视台对汝瓷进行了专题报导。此后,汝窑月白釉也相继研制成功,并研制出了天目釉、新汝釉、玛瑙釉等系列汝窑新釉色。
 
  1985年以来,日本、美国等国内外朋友不断到汝州参观,购买收藏汝窑产品,并给予汝瓷以极高的评价。全国著名书画大师李苦禅先生带病挥毫为汝瓷欣然命笔“天下博物馆,无汝者,难称尽善尽美也”;清末代皇帝胞弟、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历史研究所的爱新觉罗、溥杰先生,为赞扬汝瓷留下了珍贵的诗篇。古陶瓷研究会会长冯先铭、叶喆民、故宫博物院耿宝昌研究员,轻工部高级工程师李国桢先生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为讴歌汝瓷都题下了赞誉之词,盛赞“青瓷之花,汝窑为魁”。中国著名作家李准为汝瓷题写了:“清雅浑厚夺造化,珠光宝气移人魄”。
  汝瓷的研制,有一种飞蛾扑火的悲壮。60年来,为了共和国总理一句嘱托,一代瓷人为了汝瓷呕心沥血,前赴后继。这中间,汝州市委、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与此同时,每行一步,从中央到地方,国内顶尖的陶瓷专家都给汝瓷的研制提供了无私的帮助,古陶瓷界先辈陈万里先生,生前曾多次来到汝州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中华汝瓷网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